【覆巢之下文言文翻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是一句出自《世说新语》的古文名句,常用来比喻在大难临头、整体崩溃的情况下,个体也难以保全。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寓意深刻,常被用于形容在重大变故或灾难面前,个人无法独善其身。
以下是对“覆巢之下”的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原意是:如果鸟巢被倾覆了,哪里还能有完整的蛋呢?这句话用自然现象来比喻社会或政治上的动荡,强调在整体环境发生剧变时,个体往往无法幸免。
在历史和文学中,这句话常被引用,用来表达对命运无常、人生无奈的感慨,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对时局动荡的深切关注。
二、文言文与白话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 | 白话翻译 | 解释 |
覆巢之下 | 鸟巢倾覆的时候 | 指整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或毁灭 |
焉有完卵 | 哪里还有完整的蛋 | 比喻个体无法在整体崩溃中保全自身 |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 鸟巢倾覆之时,哪里还有完整的蛋呢? | 强调在大难当头时,个体难以独善其身 |
三、延伸理解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不仅是一个比喻,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整体与个体”关系的思考。在乱世之中,个人的命运往往与国家、家族紧密相连。这句话也常被用来警示人们,在面对重大变革时,不应抱有侥幸心理,而应有更长远的考虑和准备。
此外,这句话在现代语境中也被广泛使用,比如在描述公司倒闭、行业衰退等情况下,个体员工可能也会受到牵连,这时便可以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来形容这种局面。
四、结语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虽为一句古文,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提醒我们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要更加谨慎和清醒。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变迁,都应保持一种危机意识和全局观念。
通过了解这句古文的含义和背景,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