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的出处】一、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这句话出自《礼记·大学》。原文为:“言有物而行有格也,君子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话有内容、行为有规范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在古代儒家思想中,“言有物”强调语言要实在、有依据;“行有格”则强调行为要有规矩、有原则。这两者结合,体现了儒家对人格修养和道德实践的高度要求。
以下是一份关于该句出处及含义的简明表格,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其来源与内涵。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原句 |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
出处 | 《礼记·大学》 |
原文出处 |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君子也。” |
作者/来源 | 儒家经典文献,传统上归于孔子及其弟子所传 |
字面解释 | “言有物”:说话有内容、有实质;“行有格”:行为有规范、有准则 |
深层含义 | 强调言行一致、德行兼备的君子之道 |
文化意义 | 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理念之一 |
现代应用 | 用于教育、职场、为人处世等方面,倡导务实与守规的精神 |
三、结语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不仅是古代士人追求的理想人格标准,也对现代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既要注重言语的质量,也要坚守行为的底线,做到内外统一、言行一致。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