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厌战词语解释

2025-09-30 15:48:31

问题描述:

厌战词语解释,有没有人能看懂这个?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30 15:48:31

厌战词语解释】“厌战”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常用于描述对战争或冲突的反感、抵触情绪。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心理状态,也常被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对战争的普遍态度。以下是对“厌战”一词的详细解释,并结合其常见用法和语境进行总结。

一、词语解释

厌战:指对战争产生强烈的厌恶情绪,不愿参与或支持战争的行为或心理状态。这种情绪可能源于对战争带来的破坏、人员伤亡、经济负担以及社会动荡的担忧。

近义词:反战、畏战、惧战

反义词:好战、尚武、激进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厌战”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古代文献,如《左传》《战国策》等,其中常有对战争的反思与批评。随着历史的发展,“厌战”逐渐成为一种政治、文化乃至社会思潮的体现,尤其在现代战争频繁的背景下,这一词语更被广泛使用。

三、常见用法及语境

用法 示例句子 说明
描述个人心理 “他从小目睹战争的残酷,因此对战争充满厌战情绪。” 表达个体对战争的反感和恐惧。
描述群体态度 “二战后,欧洲民众普遍厌战,反对任何形式的军事扩张。” 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对战争的集体态度。
政治宣传 “政府强调和平发展,倡导全民厌战,维护世界稳定。” 用于政策宣传中,强调和平的重要性。
文学作品 “小说中主人公厌战情绪强烈,最终选择隐居山林。” 通过人物塑造表达对战争的批判。

四、词语意义与现实影响

“厌战”不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在当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厌战”情绪,这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后果的深刻认知。

同时,“厌战”也常被用于分析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或社会现象,帮助人们理解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变化。

五、总结

“厌战”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和现实意义的词语,它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感,也体现了人类对和平的追求。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面对战争时的“厌战”情绪,往往反映出对生命价值、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的重视。

项目 内容
词语含义 对战争产生强烈厌恶的情绪
近义词 反战、畏战、惧战
反义词 好战、尚武、激进
使用场景 个人心理、群体态度、政治宣传、文学作品
现实意义 反映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批判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厌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值得我们在日常交流与研究中深入理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