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者飘转沉塘坳的出处是哪里】“下者飘转沉塘坳”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居住在成都草堂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身生活困苦的感慨以及对天下寒士的深切关怀。
一、原文节选: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二、诗句解析:
“下者飘转沉塘坳”意思是:那些低垂的茅草被风吹着,在水塘中漂浮、沉落。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秋风猛烈、茅草四散的场景,也暗示了诗人生活的艰难与无助。
三、作者背景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句子 | 下者飘转沉塘坳 |
出处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原文节选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作者 | 杜甫(唐代) |
诗歌主题 | 描写秋风破屋、生活困苦,表达对天下寒士的关怀 |
诗句含义 | 描绘茅草被风吹入水中漂浮沉落的情景,表现生活艰辛 |
文学地位 | 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
五、结语:
“下者飘转沉塘坳”虽只是一句描写自然景象的句子,却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它不仅是杜甫个人境遇的写照,也体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也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那份深沉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