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一、
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胃黏膜出现炎症,并伴有局部的糜烂现象,但胃腺体未发生萎缩。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饱胀感、反酸、嗳气等症状。病因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不良饮食习惯、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治疗上以消除病因、缓解症状和保护胃黏膜为主,常用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以及针对幽门螺杆菌的三联或四联疗法。同时,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对病情控制有重要作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疾病名称 | 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
定义 | 胃黏膜存在炎症及糜烂,但胃腺体未发生萎缩的慢性胃炎类型 |
常见症状 | 上腹痛、饱胀感、反酸、嗳气、恶心等 |
主要病因 | 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NSAIDs、不良饮食、精神压力大等 |
诊断方法 | 胃镜检查(最直接)、病理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 |
治疗方法 | 1. 根除幽门螺杆菌(如三联/四联疗法) 2. 抑酸药物(如PPI) 3. 胃黏膜保护剂 4. 生活方式调整 |
注意事项 | 避免刺激性食物、规律饮食、戒烟限酒、减轻压力等 |
预后情况 | 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明显改善,部分可能反复发作 |
三、结语:
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虽属常见病,但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早期发现、科学治疗和良好生活习惯是控制该病的关键。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