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七子是由李梦阳、何景明等七位明代学者和文人组成的文学团体。他们主张回归秦汉时期的古文风格,提倡“文必秦汉”,强调文章应该以质朴、真实为美,反对当时流行的浮华文风。这一派别认为,只有学习古代经典中的优秀作品,才能写出真正有价值的文章。他们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嘉靖初期,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七子则是在前七子之后兴起的一个文学团体,代表人物包括王世贞、李攀龙等人。后七子继承了前七子复古的理念,但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更注重文学的表现力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他们同样推崇秦汉及唐宋时期的文学传统,但同时也开始尝试将个人的生活体验融入到作品之中,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这两个流派共同构成了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核心力量,不仅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重新审视,也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些努力,明代文学逐渐摆脱了形式主义的束缚,向着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