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鹓鹏词语意思】“鹓鹏”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象征高洁、志向远大或才华出众之人。以下是对“鹓鹏”一词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释义
“鹓鹏”一词由“鹓”和“鹏”两个字组成,分别代表两种神鸟:
- 鹓(yuān):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形似凤凰,羽毛五彩斑斓,象征高贵与祥瑞。
- 鹏(péng):古代神话中的大鸟,出自《庄子·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能飞九万里,象征志向高远、胸怀广阔。
两者结合,“鹓鹏”常被用作比喻有远大抱负、才德兼备的人,尤其是指那些在仕途或文学上有所成就、品德高尚的士人。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 | 说明 |
| 《庄子·逍遥游》 |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 唐代诗人李白《大鹏赋》 | 以大鹏自喻,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却志向高远的情怀。 |
| 古代文人诗词 | 如“鹓凤栖梧”、“鹓鸣清霄”等,多用于形容贤才得位、志向高远。 |
三、现代引申意义
在现代语境中,“鹓鹏”一词虽不常用,但在文学创作、诗词鉴赏或文化研究中仍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 象征理想与追求:表示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
- 象征高洁品格:常用于形容人品高尚、不随波逐流。
- 象征才华横溢:用于赞美他人学识渊博、才思敏捷。
四、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词语含义 | 鹓与鹏的合称,象征高洁、志向远大、才华出众 |
| 词语来源 | 出自《庄子》及古代文学作品 |
| 用法举例 | “鹓凤栖梧”、“鹓鸣清霄”、“大鹏展翅”等 |
| 现代意义 | 象征理想、高洁、才华与远大志向 |
| 文化内涵 | 体现古代文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精神寄托 |
综上所述,“鹓鹏”不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语,更承载着古人对理想、道德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在今天,它依然可以作为激励人心、弘扬正气的文化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