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中,相反数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所谓相反数,指的是两个数相加等于零的情况。换句话说,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它的符号相反的那个数。例如,3的相反数是-3,而-5的相反数则是5。
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习题来加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习题一:找出以下各数的相反数
1. 7
2. -12
3. 0
4. -1/4
5. 2.5
解答:
1. 7的相反数是-7。
2. -12的相反数是12。
3. 0的相反数仍然是0(因为0加上它本身还是0)。
4. -1/4的相反数是1/4。
5. 2.5的相反数是-2.5。
习题二: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 每个数都有唯一的相反数。
2. 相反数相加的结果总是零。
3. 任何数的相反数都比原数大。
解答:
1. 正确。每个数确实都有唯一的相反数。无论正数、负数还是零,它们都有唯一对应的相反数。
2. 正确。根据相反数的定义,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时,它们相加必然等于零。
3. 错误。对于负数来说,其相反数是正数,显然比原数大;但对于正数而言,其相反数是负数,显然比原数小;而零的相反数仍然是零,两者相等。
习题三:应用题
假设你在银行账户里有存款100元,如果取出全部金额后又存入了-100元(即取出了100元),请问你的账户余额是多少?这与直接不进行任何操作相比,结果有何不同?
解答:
当你取出100元并存入-100元时,实际上相当于进行了两次相反的操作。取出100元使得余额减少了100元,而存入-100元则再次减少了100元。因此,最终账户余额为0元。这与直接不进行任何操作的结果相同,即账户余额保持不变。
通过这些习题,我们可以看到相反数不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它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理解相反数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