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穿杨的成语故事】“百步穿杨”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用来形容射箭技术高超,能够在百步之外准确地射中杨树的叶子。这个成语不仅展现了古代武艺的精湛,也体现了古人对技艺追求的极致。
成语来源
“百步穿杨”最早见于《战国策·楚策四》。故事讲述的是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射手。有一次,他在百步之外射箭,竟然能够一箭射中杨树的叶子,而且连续射了十次,每次都命中目标。他的射术让在场的人都惊叹不已,从此“百步穿杨”便成为形容射术高超的成语。
成语含义
“百步穿杨”字面意思是:在一百步远的地方射中杨树的叶子。引申为:技艺高超、精准无误。常用于形容人在某项技能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尤其是在射击、绘画、书法等需要高度技巧和专注力的领域中使用较多。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百步穿杨 |
出处 | 《战国策·楚策四》 |
释义 | 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树的叶子,形容射术高超或技艺精湛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技艺高超、精准无误 |
近义词 | 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
反义词 | 一针见血(反义不完全,但可用于对比) |
典型场景 | 比喻在比赛中表现突出、技术过硬 |
成语应用与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百步穿杨”虽然不再用于实际的射箭比赛,但它依然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比如:
- 体育竞技:形容运动员在关键时刻发挥出色。
- 艺术创作:如画家、书法家在作品中表现出的精准与细腻。
- 工作能力:形容一个人在工作中做事细致、不出差错。
这个成语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也激励人们不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通过了解“百步穿杨”的来历和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励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