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五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和二课当仁,不让于师的全...】在《先秦诸子选读》中,第五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与第二课《当仁,不让于师》是孔子及其弟子思想的重要体现。这两篇内容不仅反映了儒家对“义利”关系的看法,也体现了孔子对“仁”的重视以及对道德修养的强调。
以下是对这两篇课文的原文、含义及核心观点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课文原文摘录
第五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出处:《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清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乐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边的浮云一样,毫无意义。”
第二课:《当仁,不让于师》
> 子曰:“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出处:《论语·雍也》《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有仁德的人,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能够从身边的事例中类推,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遇到仁义之事,即使老师也不让。”
二、
这两段文字都出自《论语》,体现了孔子关于“义”与“仁”的思想。孔子强调,真正的君子不应追求不义之财,而应注重内在的修养与道德的实践。同时,他也提倡在面对仁义时,不应因身份或地位而退缩,即使是对老师也应坚持自己的立场。
三、核心观点对比表
课文名称 | 原文摘录 | 核心观点 | 思想内涵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强调安贫乐道,反对不义之财 | 孔子主张清贫自守,重视精神生活的满足,认为富贵若不义,则如浮云般虚无 |
《当仁,不让于师》 | “当仁,不让于师。” | 面对仁义之事,不应因师长而退让 | 孔子认为仁义高于一切,即使面对老师,也应坚持正义,体现出“仁”的优先性 |
四、延伸思考
这两句话不仅是孔子个人的价值观体现,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提醒我们:
- 义利之辨: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利益诱惑时,应坚守道德底线;
- 仁者担当:在面对正义与责任时,不应畏惧权威,应勇敢承担;
- 修身齐家:通过自身修养,影响他人,实现社会和谐。
五、结语
《先秦诸子选读》中的这两课,虽篇幅不长,却蕴含深刻哲理。它们不仅展现了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道德指引。无论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还是“当仁,不让于师”,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践行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