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名句填写10句】《六国论》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洵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开篇,阐明了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贿赂秦国,未能联合抗秦。全文逻辑严密,语言犀利,是古代议论文中的经典之作。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六国论》中的重要名句,本文整理了其中10句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并附上原文与出处,便于记忆和理解。
一、
《六国论》虽篇幅不长,但内容深刻,语言精炼,许多句子至今仍被广泛引用。这些句子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政治见解,也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造诣。掌握这些名句,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提升语文素养。
以下为《六国论》中10句经典名句的整理与解析:
二、表格展示
序号 | 原文句子 | 出处 | 理解与赏析 |
1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第一段 | 开篇点题,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并非军事失败,而是因贿赂秦国。 |
2 |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第一段 | 强调贿赂秦国导致自身力量削弱,是灭亡的根源。 |
3 |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第一段 | 指出不通过战争,强弱胜负早已分明,暗示秦国实力强大。 |
4 |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第一段 | 表示六国最终灭亡,是理所当然的结果。 |
5 |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第二段 | 用比喻说明以地求安只会加速灭亡,警示后人。 |
6 |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 第二段 | 描述秦国贪婪无度,诸侯越献地,越被侵略。 |
7 | 故不战而天下之势已判矣。 | 第二段 | 强调局势早已注定,无需再战。 |
8 |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 第三段 | 讲述燕赵两国虽奋力抵抗,但终究难逃灭亡命运。 |
9 |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第三段 | 假设性语句,表达如果六国能团结抗秦,结局可能不同。 |
10 |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 结尾 | 鼓励后人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
三、结语
《六国论》不仅是一篇政治散文,更是一部历史反思之作。通过对六国灭亡原因的分析,苏洵表达了对当时国家政策的担忧与批评。掌握这些名句,不仅有助于语文学习,更能培养历史思维与批判精神。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体会这些句子背后的深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