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之疾的注音】“膏肓之疾”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病情非常严重、难以治愈的状态。在学习和使用这个成语时,了解其正确的拼音是十分重要的。以下是对“膏肓之疾”的注音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
“膏肓之疾”出自古代医学典籍,原意是指疾病已深入人体的“膏”与“肓”部位,这两个部位在中医中被认为是极为关键但又难以治疗的位置。因此,“膏肓之疾”多用来比喻病情危急或问题严重,难以挽回。
在现代汉语中,该成语也常被引申为某种不可逆转的状况或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其字形较为复杂,且读音不常见,许多人对其发音容易产生疑问。因此,掌握其正确注音对于语言学习者和读者来说非常重要。
二、注音表格
成语 | 拼音 | 注音符号 | 声调 | 说明 |
膏肓之疾 | gāo huāng zhī jí | ㄍㄠ ㄏㄨㄤ ㄓ ㄐㄧˊ | 一声、一声、一声、二声 | “膏”、“肓”为生僻字,需注意读音 |
三、注意事项
1. “膏”(gāo):第一声,意思是脂肪或肥肉,也指身体内部的器官。
2. “肓”(huāng):第一声,指心脏和膈膜之间的位置,中医术语。
3. “之”(zhī):第一声,助词,表示所属关系。
4. “疾”(jí):第二声,意为疾病、病痛。
四、拓展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膏肓之疾”不仅用于描述身体疾病,也可用于比喻社会、政治或思想上的顽疾。例如:“某些社会问题已成膏肓之疾,非一时之力可解。”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掌握“膏肓之疾”的注音及含义,帮助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准确使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