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预备费和暂列金额的区】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基本预备费和暂列金额是两个常被提及但容易混淆的概念。它们虽然都属于项目总投资的一部分,但在用途、计算方式以及管理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以下将从定义、用途、计取方式及管理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
一、概念与用途
基本预备费:是指在初步设计阶段或施工图设计阶段,为应对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可预见因素(如自然灾害、设计变更、材料价格波动等)而预留的费用。其目的是为了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避免因突发情况导致资金短缺。
暂列金额:是指在招标文件或合同中,由招标人(或发包人)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预先设定的一笔用于支付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暂未明确具体金额的零星工程项目或服务的费用。它通常用于处理一些尚未确定的具体内容,如临时设施、设备租赁、小规模变更等。
二、计取方式与依据
项目 | 基本预备费 | 暂列金额 |
计取依据 | 根据项目估算或概算的一定比例计提 | 由招标人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设定 |
计取比例 | 一般为工程费用的1%~3%,视项目复杂度而定 | 通常为工程费用的1%~5%,具体由招标人决定 |
使用条件 | 遇到不可预见的支出时使用 | 用于支付暂未明确的零星项目 |
三、管理方式
基本预备费的使用需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通常由项目主管部门或业主单位根据实际发生情况提出申请,并报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动用。
暂列金额则由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说明,承包商在投标时需考虑该部分费用,并在中标后按实际发生情况进行结算。在工程竣工结算时,若暂列金额未全部使用,剩余部分应退还给发包人。
四、总结
基本预备费和暂列金额虽然都属于工程建设中的风险储备金,但两者在性质、用途和管理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基本预备费更偏向于应对不可预见的、全局性风险;而暂列金额则更多用于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局部性、临时性问题。
因此,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准确识别两者的区别,合理设置和使用,以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的合理性。
项目 | 基本预备费 | 暂列金额 |
定义 | 应对不可预见因素的预留费用 | 用于支付暂未明确项目的费用 |
用途 | 应对设计变更、材料涨价等 | 支付临时性、零星工程或服务 |
计取方式 | 按照工程费用的比例计提 | 由招标人设定 |
使用条件 | 遇到不可预见情况时使用 | 用于未明确内容的支付 |
管理方式 | 需审批后使用 | 招标文件中明确,中标后按实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