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毕露成语典故】“锋芒毕露”是一个常用成语,形容人的才干或锐气完全显露出来,有时也带有过于显露、不够含蓄的意味。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历史人物的故事,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现实意义。
一、成语释义
锋芒毕露:原意是指刀剑的锋刃全部暴露出来,比喻人才或事物的锐气、才能等完全显露出来。常用于形容人性格外向、才华出众,但也可能暗示其过于张扬、不善于隐藏。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锋芒毕露”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之为人也,必有不屈之志,不隐之才,锋芒毕露,不可掩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才能的人往往不会隐藏自己的才华,他们的锋芒会自然地表现出来。
在历史中,也有许多人物因“锋芒毕露”而被人注意或受到争议。例如:
历史人物 | 事迹简介 | 成语使用情况 |
班超 | 东汉名将,以勇猛著称,曾出使西域,立下赫赫战功。他性格刚毅,敢于直言,被视为“锋芒毕露”的代表。 | “班超虽有锋芒毕露之风,然其忠义可嘉。” |
韩非子 |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思想激烈,主张严刑峻法,言论犀利,常被视作“锋芒毕露”的典型。 | “韩非子言辞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
岳飞 | 南宋抗金名将,忠诚勇敢,但因直言不讳、不善权谋,最终遭陷害。他的性格也被认为是“锋芒毕露”。 | “岳飞一生锋芒毕露,终因太过刚直而被害。” |
三、成语用法与常见搭配
用法 | 示例句子 |
形容人有才华、有个性 | 他在会议上发言锋芒毕露,令人印象深刻。 |
表示过于显露、容易招惹是非 | 他虽然能力突出,但锋芒毕露,常常引起同事不满。 |
用于评价艺术作品 | 这部电影中的角色设计锋芒毕露,极具张力。 |
四、成语的文化内涵与启示
“锋芒毕露”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它提醒人们,在展现自我才华的同时,也要懂得适时收敛、保持谦逊。历史上许多“锋芒毕露”的人物,既有成就也有遗憾,因此,如何在“显露”与“内敛”之间找到平衡,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五、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锋芒毕露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含义 | 形容人的才能或锐气完全显露,有时也带贬义 |
典型人物 | 班超、韩非子、岳飞等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或事物的突出表现 |
文化启示 | 展现才华需适度,避免过度显露导致不必要的冲突 |
注意事项 | 在不同语境中可能带有褒贬色彩,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
通过了解“锋芒毕露”的来源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更加理性地看待“显露”与“隐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