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是指什么】“双非”是一个在教育领域中常见的术语,尤其在中国的高校和研究生招生中被广泛使用。它通常指的是“非985、非211”的高校或学生。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双非”一词逐渐成为评价高校层次和学生背景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双非”,以下是对该术语的总结与说明,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一、总结说明
“双非”主要指两类情况:
1. 非985高校:985工程是国家为提升一批重点大学的综合实力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入选的高校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
2. 非211高校:211工程则是面向全国部分重点大学的建设规划,旨在提高这些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
因此,“双非”即指既不属于985高校,也不属于211高校的高校或学生。这类学校或学生在社会认知、就业竞争力、升学机会等方面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双非”并不是一个官方定义,而是民间或媒体对高校分类的一种通俗说法,其使用范围和含义可能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变化。
二、对比表格
项目 | 985高校 | 211高校 | 双非高校 |
定义 |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水平大学 | 国家重点支持的部分大学 | 不属于985也不属于211的高校 |
数量 | 约39所 | 约112所 | 大多数高校 |
特点 | 学术实力强,科研资源丰富 | 教学质量高,学科优势明显 | 学科分布广泛,但整体实力较弱 |
就业前景 | 相对较好,企业认可度高 | 普通较好,部分行业认可度较高 | 视学校具体专业而定 |
升学机会 | 更多保研、考研资源 | 有较好的考研资源 | 资源相对较少 |
社会认可度 | 高 | 中等 | 较低 |
三、总结
“双非”并非贬义词,而是对高校层次的一种客观描述。虽然“双非”高校在资源和知名度上可能不如985和211高校,但许多“双非”高校在某些专业领域也有很强的实力,学生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同样可以在就业和深造中取得优异成绩。
因此,是否为“双非”不应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关键还是看个人的努力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