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赏析:
这首词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当时他寓居在定慧院中,心境复杂而深沉。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孤寂的画面:残月挂在稀疏的梧桐树间,夜深人静时分,仿佛只有孤独的人独自徘徊。这里“幽人”指代诗人自己,其身影与远处隐约可见的孤鸿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超然世外却又难以言喻的孤独感。
下阕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惊起却回头”,暗示着内心的某种触动或警觉;“有恨无人省”则直接点明了词人心中的无奈与哀愁,无人理解他的处境与心绪。最后两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通过描写孤鸿宁愿栖息于寒冷荒凉的沙洲也不愿选择其他温暖舒适之处,象征了作者高洁自守、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追求。
整首词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既展现了苏轼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的伟大品质。这种精神境界至今仍能引发读者强烈共鸣,成为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