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被执行人多久撤销】“失信被执行人多久撤销”是许多被纳入失信名单的人关心的问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并非永久保留,而是有一定的期限限制。本文将从法律依据、撤销条件及时间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法院有权将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该名单信息将在全国法院执行信息公开网上公开,并向社会公布。
二、失信被执行人如何撤销?
1. 履行完毕义务:被执行人若已全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应当将其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删除。
2. 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若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按约履行部分义务,可向法院申请暂缓纳入失信名单或提前撤销。
3. 提供有效担保:在特定情况下,如提供财产担保或第三方保证,经法院审查后可暂停列入失信名单。
4. 申请信用修复:部分法院允许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申请信用修复,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并经审核通过。
三、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的保留期限
项目 | 内容 |
法律依据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 |
一般保留期限 | 自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之日起满2年 |
特殊情况 | 若被执行人有积极履行行为或符合其他条件,可提前申请撤销 |
撤销方式 | 履行义务、达成和解、提供担保、申请信用修复等 |
撤销流程 | 向执行法院提交书面申请,附相关证明材料,由法院审核决定 |
四、注意事项
- 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的撤销需以实际履行义务为前提,单纯申请不一定会被批准。
- 部分地区法院对信用修复有具体政策,建议咨询当地法院或执行部门。
- 一旦被撤销,相关信息将不再对外公开,但历史记录仍可能保留在法院系统中。
总结
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的撤销并非自动发生,而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并主动申请。一般来说,失信信息会保留两年,若被执行人能够积极履行义务或达成和解,可在更短时间内申请撤销。建议当事人及时履行义务,避免影响个人信用和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