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之利辞典简编版是什么】“渔人之利”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源自《战国策·燕策二》中的故事。其本意是指在别人争斗中,第三方坐收其利。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在复杂局势中,不直接参与冲突,却能从中获得好处的人或行为。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渔人之利”的含义、用法及相关知识,以下是一份简明扼要的辞典式总结,以文字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
“渔人之利”出自古代寓言故事,比喻在他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不参与其中,反而从中获益的行为。它常用于形容那些善于利用局势、不劳而获的人,带有一定贬义色彩。
该成语结构为“主谓宾”,常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常见于政治、商业、人际交往等场景。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二、渔人之利辞典简编版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渔人之利 |
拼音 | yú rén zhī lì |
出处 | 《战国策·燕策二》:“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
基本解释 | 在他人争斗中,不参与而获得利益。 |
用法 |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
近义词 | 坐收其利、乘机而入、借势取利 |
反义词 | 自取其祸、自投罗网、主动出击 |
例句 | 他一直在旁观察,最后竟然得了最大好处,真是渔人之利。 |
使用场景 | 政治斗争、商业竞争、人际关系等 |
褒贬色彩 | 贬义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讽刺那些不劳而获的人或现象 |
三、延伸说明
“渔人之利”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策略思维。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会刻意保持中立,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动,从而获得最大利益。这种做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视为智慧,但在道德层面则容易引发争议。
因此,在使用“渔人之利”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其褒贬意义,避免误解或不当引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可参考《汉语成语词典》或《中国寓言故事集》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