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介绍】《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首次出版于1913年。这部作品以作者童年时期的经历为蓝本,真实地描绘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尤其是他幼年时期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的生活。通过主人公阿廖沙(即高尔基本人)的视角,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普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坚韧。
《童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家庭关系以及儿童成长的艰难过程。全书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是了解高尔基思想发展的重要作品之一。
《童年》主要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童年》(Детство) |
作者 | 马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 |
出版时间 | 1913年 |
体裁 | 自传体小说 |
主人公 | 阿廖沙(Алёша)——即高尔基本人 |
故事背景 | 19世纪末俄国下层社会 |
主题 | 儿童成长、家庭生活、社会苦难、人性善恶 |
核心情节 | 阿廖沙失去父亲后,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家,经历家庭暴力、亲人离世、贫困生活等 |
人物形象 | 外祖父凶狠贪婪,外祖母慈爱善良,母亲坚强隐忍 |
文学风格 | 真实细腻,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批判精神 |
社会意义 | 揭露了沙俄社会的黑暗面,表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与希望 |
总结
《童年》是高尔基对自身童年生活的回忆与反思,它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记录,也是对整个时代的见证。通过阿廖沙的眼睛,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孩子如何在恶劣环境中逐渐认识世界、理解人性,并最终走向独立与成熟。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