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名言,最早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后来被唐太宗李世民引用,成为他治国理念的重要思想之一。
这句话的意思是:水可以承载船只,也可以将船只倾覆。比喻人民(水)既可以支持统治者(舟),也可以推翻统治者。它强调了民众的力量之大,提醒统治者要重视民心、关注民生,否则可能会失去政权。
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一句蕴含深刻哲理的古语,用“水”与“舟”的关系来比喻统治者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其核心含义在于:
-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没有人民的支持,统治者无法长久维持政权。
- 民心向背决定兴衰:如果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疾苦,百姓就会反抗,导致政权崩溃。
- 警示统治者应以民为本:只有体恤民情、施政公正,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这一思想不仅在古代政治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同样适用,强调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二、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荀子·王制》、唐太宗引用 |
| 原文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 比喻对象 | 君主(舟)、百姓(水) |
| 核心含义 | 人民可支持也可推翻统治者 |
| 思想内涵 | 强调民心的重要性,统治者需体恤百姓 |
| 现代启示 | 治国应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
| 应用领域 | 政治、管理、领导力等 |
| 延伸意义 | 警示权力不能脱离群众基础 |
通过理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层含义,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群众力量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尊重民意、服务人民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