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三国时期,东吴大营。诸葛亮身着长袍,手持羽扇,神情自若地站在船头,周瑜、鲁肃等将领在一旁观望着。】
周瑜(皱眉):
孔明,我军近日缺箭,你可有办法?
诸葛亮(微笑):
都督放心,三日之内,我必借得十万支箭。
鲁肃(惊讶):
什么?三日?这……这怎么可能?
诸葛亮(从容不迫):
将军勿忧,亮自有妙计。
【三日后,江面雾气弥漫,诸葛亮乘坐草船驶向曹军水寨。】
诸葛亮(轻声):
诸位将士,听我号令,摆好船阵,静待时机。
【曹操见江面雾大,不敢贸然出战,只命弓箭手万箭齐发。】
曹操(高声):
放箭!放箭!
【箭雨如蝗,纷纷射中草船上的稻草人。】
诸葛亮(低声):
不错,箭已满载,可以回去了。
【草船缓缓返回东吴水寨,船上密密麻麻插满了箭矢。】
周瑜(震惊):
孔明,你竟真借得了十万支箭!真是神机妙算!
诸葛亮(拱手):
此乃天时地利,非亮之功也。
鲁肃(感慨):
孔明先生,果然名不虚传!
【众人皆对诸葛亮的智慧赞叹不已,气氛热烈。】
旁白(画外音):
草船借箭,不仅是智谋的胜利,更是信任与胆识的体现。在危机之中,诸葛亮以非凡的智慧化解了困境,也为东吴赢得了宝贵的战机。
【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