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的资料简介】于成龙(1638年-1707年),字振甲,号如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是清朝初期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家。他以廉洁奉公、勤政爱民著称,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其一生历经顺治、康熙两朝,官至两江总督,为清代吏治改革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于成龙生平简要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于成龙 |
| 字 | 振甲 |
| 号 | 如山 |
| 出生年份 | 1638年 |
| 去世年份 | 1707年 |
| 籍贯 | 山西永宁州(今山西方山县) |
| 官职 | 两江总督、江南江西总督等 |
| 主要成就 | 清廉自律、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戴 |
| 历史评价 | “天下第一清官”、“清官楷模” |
二、于成龙的主要事迹
1. 早年经历
于成龙自幼聪慧好学,但科举之路并不顺利,直到45岁才中进士。初任广西罗城知县,因政绩突出,逐渐受到朝廷重视。
2. 清廉为官
在任职期间,于成龙生活简朴,不贪图荣华富贵。据记载,他在任期间常穿布衣,吃粗茶淡饭,甚至将自己微薄的俸禄用于救济贫民。
3. 治理有方
在广西、江苏等地任职时,他注重整顿吏治、惩治贪腐、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当地百姓安居乐业。
4. 受康熙皇帝赏识
康熙帝曾多次召见于成龙,并对其品德和能力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清官之首”。
5. 去世后影响深远
于成龙去世后,康熙帝亲自为其题写碑文,表彰其清廉公正。他的事迹被后世广泛传颂,成为古代官员的典范。
三、于成龙的历史意义
于成龙作为清朝早期的代表性清官,其一生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不仅在政务上表现出色,在道德操守上也堪称楷模。他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至今仍被用来弘扬廉洁从政的精神。
四、总结
于成龙以其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作风,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皇帝的信任。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真正意义上的清官,其一生虽不显赫,却影响深远。通过他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官员如何在权力与责任之间保持初心,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