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原文及翻译】《活板》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一篇关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文章。文章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活字印刷的原理、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智慧与创新精神。以下为《活板》的原文及其翻译,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原文
>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代史》,后世遂以为常。然其版多不精,字画疏略,故未甚盛行。至宋仁宗时,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则以一木板压之,令字平正。火令药稍熔,即以一平板按其面,而字印自落。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二、翻译
>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代还没有广泛使用。从冯瀛王开始印刷《五代史》以后,后来的人便把它当作常规做法。但当时所用的雕版大多不够精细,字迹模糊,因此并不十分流行。到了宋仁宗时期,有一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厚度像铜钱的边缘一样薄,每个字都制成一个活字,烧制使其坚硬。先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纸灰等材料覆盖。需要印刷时,就将一个铁模放在铁板上,然后把活字紧密地排列在铁模中,排满后用一块木板压住,使字面平整。然后用火加热,使药剂稍微融化,再用一块平板按压字面,这样活字就会自动脱落。可以轮流使用,很快就可以完成印刷。
三、总结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文章标题 | 活板原文及翻译 |
作者 | 沈括(北宋) |
出处 | 《梦溪笔谈》 |
主题 | 记载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 |
原文内容 | 描述活字印刷的制作、使用及优点 |
翻译内容 | 说明活字印刷的工艺流程及历史背景 |
活字特点 | 胶泥刻字、可重复使用、便于更换 |
印刷步骤 | 制作活字 → 铺垫材料 → 排字 → 加热 → 脱模 → 使用 |
历史意义 | 标志着印刷技术的重大进步,推动文化发展 |
四、结语
《活板》不仅是一篇介绍古代印刷技术的文章,更是一部记录科技发展的珍贵文献。通过沈括的记载,我们得以了解毕昇如何突破传统雕版印刷的局限,创造出灵活高效的活字印刷术。这一发明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