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侨献琴(古代阅读)】《工之侨献琴》是清代文学家刘鹗所著《老残游记》中的一篇寓言性短文,通过一个关于“琴”的故事,讽刺了当时社会上对表面形式的盲目崇拜和对真正价值的忽视。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
一、
《工之侨献琴》讲述了一位名叫工之侨的工匠,制作了一把非常精美的琴,并将其献给一位权贵。然而,这位权贵并没有欣赏琴的真正价值,而是根据琴的外表是否符合他的审美标准来评判其优劣。最终,工之侨因得不到赏识而感到失望,甚至对自己的技艺产生了怀疑。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现实中,人们往往更关注外在的形式,而忽视了内在的价值。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评价人或事物时,常常以表面的光鲜程度作为判断依据,而非其实际的品质与能力。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工之侨献琴(古代阅读) |
作者 | 刘鹗(《老残游记》作者) |
体裁 | 寓言性短文 |
主要人物 | 工之侨、权贵 |
主要内容 | 工之侨制作精美琴并献于权贵,但因权贵只看外表而未被赏识 |
主题思想 | 批判社会对形式的盲目追求,强调内在价值的重要性 |
现实意义 | 提醒人们在评价事物时应注重实质,而非表面 |
语言风格 | 简洁、含蓄、富有哲理 |
三、结语
《工之侨献琴》虽为古代寓言,但其思想内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各种“琴”——无论是人、事还是物——都应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做到真正的知人善任、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