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蒸霞蔚出自何处】“云蒸霞蔚”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山川壮丽、云雾缭绕、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象。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常被用于描绘风景名胜或美好环境。
一、成语出处
“云蒸霞蔚”最早见于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勰的《文心雕龙·情采》:“云蒸霞蔚,风流文采。”这里的“云蒸霞蔚”原意是形容云气蒸腾、霞光绚丽,后引申为文辞华美、意境深远。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该成语可能更早出现在晋代文学作品中,如《世说新语》或《水经注》等古籍中,但明确记载其出处的,还是以《文心雕龙》最为权威。
二、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云蒸 | 形容云气升腾,如同蒸腾般弥漫 |
| 霞蔚 | 指霞光灿烂,如花盛开般美丽 |
| 整体意思 | 原指云霞交错、光彩夺目的自然景象,后多用于形容文章辞藻华丽、意境优美 |
三、成语用法
“云蒸霞蔚”多用于描写景色或文学作品的风格,常见于诗词、散文及旅游介绍中。例如:
- “黄山云蒸霞蔚,令人流连忘返。”
- “这篇文章语言云蒸霞蔚,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四、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云蒸霞蔚”的关系 |
| 云雾缭绕 | 形容云气弥漫、朦胧不清 | 与“云蒸霞蔚”有相似的自然景象描写 |
| 美不胜收 | 美景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 多用于描述风景之美,与“云蒸霞蔚”有共通之处 |
| 色彩斑斓 | 颜色多样、绚丽多彩 | 与“霞蔚”部分含义相近 |
五、总结
“云蒸霞蔚”作为一个富有美感的成语,不仅承载着古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字和意境的追求。它最早见于《文心雕龙》,后广泛应用于文学和艺术领域,成为描绘美景和文采的重要表达方式。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
| 本义 | 云气蒸腾,霞光绚烂 |
| 引申义 | 文辞华美、意境深远 |
| 用法 | 描写自然景色或文章风格 |
| 相关成语 | 云雾缭绕、美不胜收、色彩斑斓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云蒸霞蔚”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中华文化中审美情趣的体现。了解它的来源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一经典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