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的意思寓意原诗及译文】一、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出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但由于距离遥远,无法将情感传递出去,体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的情绪。
诗句中的“鱼书”指的是古代用来传递书信的鱼形信笺,象征着书信往来;“水远山长”则形容路途遥远、山水阻隔,说明了沟通的困难。整句诗传达出一种“虽有心寄托,却无从寄达”的深沉情感。
以下为原诗全文及译文,并附上表格形式的详细解析。
二、原诗及译文
原诗:
> 槛菊愁烟兰泣露,
>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
> 斜光到晓穿朱户。
> 鱼书欲寄何由达?
> 水远山长处处同。
译文:
> 栏杆边的菊花笼罩在愁云之中,兰花也在晨露中哭泣。
> 轻纱帘幕透出微微的寒意,燕子成双飞走了。
> 明月不懂离别的痛苦,斜照到天亮穿过红色的门户。
> 想寄一封书信给远方的人,却不知如何送达?
> 山河遥远,路途漫长,处处都是相同的阻隔。
三、内容解析表
| 词语/句子 | 含义 | 寓意/情感 | 诗歌背景 |
| 鱼书 | 古代用鱼形纸张传递书信,象征书信往来 | 表达想传递思念的愿望 | 体现古人对亲情的重视 |
| 欲寄 | 想要寄送 | 表达强烈的愿望 | 说明情感深厚 |
| 何由达 | 如何能到达 | 表达无奈与无助 | 体现距离带来的阻碍 |
| 水远山长 | 山水遥远 | 形容距离之远 | 象征现实障碍 |
| 处处同 | 处处相同 | 表示无论何处都一样难以抵达 | 强调情感的普遍性 |
四、整体寓意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通过自然景物和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因地理距离而产生的无力感。这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也反映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即使心中有情,却常因现实因素无法传达。
该诗句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宋词中抒发离愁别绪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共鸣力。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词的创作背景或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可继续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