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于窠臼什么意思】“落于窠臼”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思想、行为、创作等方面过于拘泥于旧有的模式或传统,缺乏创新和突破。这个成语带有贬义,表示一种保守、僵化的状态。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含义 |
| 落于 | 表示陷入、进入某种状态或境地 |
| 窠臼 | 原意是鸟兽的巢穴,引申为固定的格式、模式或老套的做法 |
因此,“落于窠臼”可以理解为:陷入旧有的模式或套路之中,无法自拔。
二、使用场景
| 场景 | 示例 |
| 文学创作 | 他的作品总是模仿前人,没有新意,简直是落于窠臼。 |
| 工作表现 | 这个项目方案太老套了,完全落于窠臼,没有创意。 |
| 教育领域 | 老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学生都感到枯燥,这可以说是落于窠臼。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成语 |
| 近义词 | 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陈词滥调 |
| 反义词 | 推陈出新、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
四、成语来源
“窠臼”一词最早出自《庄子·齐物论》:“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也。”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搭配,用来比喻固有的模式或习惯性做法。而“落于窠臼”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强调的是对旧模式的依赖和无法突破的状态。
五、总结
“落于窠臼”是一个具有批评意味的成语,常用于指出某人在思维、行为或创作上缺乏创新,过于依赖旧有模式。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创新成为主流的背景下,避免“落于窠臼”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团队发展,都需要不断打破常规,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落于窠臼 |
| 拼音 | luò yú kē jiù |
| 释义 | 指陷入旧有的模式或套路,缺乏创新 |
| 性质 | 贬义 |
| 使用场景 | 创作、工作、教育等 |
| 近义词 | 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
| 反义词 | 推陈出新、别出心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