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春山空,独坐幽篁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不为无人而不芳,自是孤高不肯折。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风轻云淡。
这首词,是苏轼在黄州定慧院居住时所作,字字句句皆透出一种孤寂与清冷。他虽身处贬谪之地,却未失其志,反而在寂寞中寻得一份超然。诗中“孤鸿”意象,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孤独而坚定,清高而不屈。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静谧、冷清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沉入了梦乡,唯有诗人独自一人,在这寂静中思索人生。这种环境下的心境,往往最能触及灵魂深处。
“谁见幽人独往来?”一句,道尽了苏轼当时的处境。他虽被贬,但并未因此消沉。相反,他在孤独中找到了自我,也在寂寞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他的孤独,不是绝望,而是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内心情感的流露。它不仅是一首描写夜晚景色的词,更是一首表达人生感悟的作品。苏轼用最朴素的语言,传达了最深刻的情感,让人读来不禁心生敬意。
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苏轼的才华,更是他面对逆境时的豁达与坚韧。他的孤独,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他的寂寞,是一种心灵上的升华。正如他自己所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看透人生的境界。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不仅仅是一首词,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人生的哲学。它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因为真正的力量,往往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