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原文及译文注解】《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一篇家书,全文虽短,但言辞恳切、寓意深远,体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与人生智慧。本文将对《诫子书》的原文、译文及注解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译文
君子的行为准则,是以宁静来修养自身,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没有淡泊名利的心境,就无法明确志向;没有内心的宁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学习需要心境平静,才能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完成学业。
如果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如果急躁冒进,就不能修养性情。
时间随光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最终如同枯叶凋零,大多难以有所作为,只能悲哀地守着破屋,到那时再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三、注解
| 原文 | 词语解释 | 说明 |
| 夫君子之行 | 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君子:有德之人;行:行为、操守 | 强调君子应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 |
| 静以修身 | 静:内心安静;修身:修养自身 | 心静是修身的基础 |
| 俭以养德 | 俭:节俭;养德:培养品德 | 节俭有助于道德修养 |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淡泊:不追求名利;明志:明确志向 | 心态平和才能树立远大志向 |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宁静:心神安定;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 内心平静才能长远发展 |
| 夫学须静也 | 学:学习;静:心静 | 学习需要专注和宁静 |
| 才须学也 | 才:才能;学:学习 | 才能来源于不断学习 |
| 非学无以广才 | 广才:扩展才能 | 学习是拓展才能的途径 |
| 非志无以成学 | 志:志向;成学:完成学业 | 志向是学习的动力 |
| 淫慢则不能励精 | 淫慢:放纵懒散;励精:振奋精神 | 放纵会导致精神不振 |
| 险躁则不能治性 | 险躁:急躁冒进;治性:修养性情 | 急躁会影响性情修养 |
| 年与时驰 | 年:年龄;时驰:时光飞逝 | 时间流逝迅速 |
| 意与日去 | 意:意志;日去:日渐消磨 | 志向会随着时间而衰退 |
| 遂成枯落 | 枯落:干枯凋零 | 形容人老去、无所作为 |
| 多不接世 | 接世:适应社会 | 很难融入社会 |
| 悲守穷庐 | 悲:悲伤;穷庐:破旧的房屋 | 后悔却无力改变 |
| 将复何及 | 何及:怎么来得及 | 表达悔恨之情 |
四、总结
《诫子书》虽只有百余字,却蕴含了深刻的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诸葛亮通过这篇家书,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希望他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注重品德修养,勤奋学习,树立远大志向,避免浮躁与懒惰,珍惜时间,努力成为有用之才。这篇文章不仅是一封家书,更是一部人生指南,值得后人反复品味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