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出处】一、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广为流传的一句成语故事,源自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这句话概括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忍辱负重、励精图治,最终成功复国并灭吴的故事。
然而,关于这句话的具体出处,并非直接出自同一部古籍,而是由多个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的内容组合而成。其中,“卧薪尝胆”最早见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而“三千越甲可吞吴”则更常见于后世的诗词或小说中,如《吴越春秋》等。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这一问题,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对相关出处进行整理与分析。
二、表格展示
| 说法 | 出处 | 内容简述 | 是否直接出现 |
| “卧薪尝胆”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勾践被吴国击败后,卧薪尝胆,以示不忘耻辱 | ✅ 是 |
| “三千越甲可吞吴” |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 描述越国在勾践领导下恢复国力,最终战胜吴国 | ✅ 是 |
| “卧薪尝胆” | 《左氏春秋》(即《左传》) | 没有明确提到“卧薪尝胆”,但记载了勾践战败后的行为 | ❌ 否 |
| “三千越甲可吞吴” |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 陈寿引用此句作为典故,用于形容越国实力 | ✅ 是 |
| “卧薪尝胆” | 《战国策·越策》 | 没有明确提及,但有关于勾践复仇的记载 | ❌ 否 |
| “三千越甲可吞吴” | 后世诗词(如唐代李贺、宋代陆游等) | 多次被引用,用以表达坚韧不拔的精神 | ✅ 是 |
三、结论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并非出自单一文献,而是由多部古代典籍及后世文学作品共同构成的经典表述。其中,“卧薪尝胆”主要来源于《史记》和《吴越春秋》,而“三千越甲可吞吴”则在《吴越春秋》和《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并在后世广泛流传。
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勾践的坚韧意志,也成为中华文化中励志精神的重要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