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简介资料】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人,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以忠诚正直、清廉自律著称,尤其在“土木堡之变”后力挽狂澜,保卫北京,成为明朝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一、人物生平简要总结
于谦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早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他在明英宗时期担任兵部侍郎,因多次出征边疆,积累丰富经验。1449年,“土木堡之变”发生,明英宗被瓦剌俘虏,朝野震动。于谦力排众议,拥立景泰帝,主持京城防御,成功击退瓦剌大军,保住了明朝的江山。然而,后来因权臣陷害,于谦被冤杀,死后得以平反,谥号“肃愍”,后改谥“忠肃”。
二、于谦主要事迹一览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生年份 | 1398年 |
| 去世年份 | 1457年 |
| 籍贯 | 浙江杭州 |
| 字 | 廷益 |
| 号 | 节庵 |
| 官职 | 兵部侍郎、尚书、太子少保等 |
| 主要功绩 | 土木堡之变后守卫北京,击退瓦剌;改革军制,加强边防 |
| 代表作品 | 《石灰吟》《咏煤炭》等 |
| 历史评价 | 忠贞不屈、清正廉洁、爱国爱民 |
| 悲剧结局 | 因权臣诬陷被处死,后获平反 |
| 谥号 | 肃愍(后改忠肃) |
三、于谦的历史意义
于谦不仅是军事上的杰出将领,更是一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政治家。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展现了极高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他的诗作也体现了他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精神风貌。尽管一生坎坷,但他始终坚守初心,为国为民,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
四、结语
于谦的一生,是忠诚与担当的写照。他不仅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国家,也在文学与道德上留下了深远影响。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坚定信念,勇于承担责任。


